KB法藥敏分析儀是臨床微生物實驗室重要的設備,其通過測量抑菌圈直徑來判定病原菌對抗菌藥物的敏感性,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關鍵依據。為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必須對其進行嚴格的性能驗證并實施持續的質量控制。
一、性能驗證要點
性能驗證是新設備啟用、重大維修或定期校準后必須進行的流程,旨在確認分析儀的性能指標符合制造商聲稱的標準以及實驗室的預期用途。
1.精密度驗證:即重復性驗證。應使用標準菌株,在同一條件下對同一批次的質量控制菌株進行多次重復測試(通常不少于20次)。計算同一藥物對同一菌株產生的抑菌圈直徑的標準差和變異系數,其重復性應符合CLSI(臨床與實驗室標準協會)指南或制造商規定的允許范圍。
2.準確度驗證:通過與參考方法(通常是手工判讀或使用經過認證的參考系統)進行比較來評估。使用一組涵蓋敏感、中介和耐藥的臨床分離株或標準菌株,分別在待驗證分析儀和參考方法上進行測試。通過比對結果,計算兩者的符合率,其分類符合率(如基本一致)應達到可接受的標準(通常≥90%)。
3.儀器判讀與人工判讀的一致性驗證:KB法分析儀的核心功能之一是自動測量抑菌圈。需選取一定數量的、抑菌圈清晰度不一的藥敏平板,由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進行人工測量,再與儀器自動測量結果進行比對。兩者之間的差異應在預設的允許誤差范圍內(如±1mm)。
二、質量控制要點
質量控制是日常運行的保障,旨在持續監控分析儀的穩定性,及時發現并糾正偏差。
1.標準菌株的日常質控:這是質量控制的基石。實驗室應每日或每批次使用標準質控菌株進行測試。將質控菌株的抑菌圈直徑測量值與CLSI標準中規定的允許范圍進行比對。只要結果在可控范圍內,即可認為當日的檢測系統(包括培養基、藥敏紙片、培養條件和分析儀)處于受控狀態。所有質控數據必須詳細記錄,并定期進行趨勢分析,以預警潛在的漂移。
2.關鍵耗材的質量監控:
藥敏紙片:必須從信譽良好的供應商處采購,確保其藥物含量和擴散性能達標。需嚴格遵循儲存條件(通常為-20℃或-80℃),并監控有效期。使用前應在室溫下平衡,避免冷凝水影響藥效。
Mueller-Hinton瓊脂培養基:每批新培養基在使用前必須使用標準菌株進行質控,確認其pH值、厚度、濕度和離子濃度符合要求,能夠支持標準菌株的正常生長并產生預期的抑菌圈。
3.操作流程的標準化:
菌液濃度:必須使用0.5麥氏比濁標準嚴格配制菌懸液,確保接種菌量的一致性。
孵育條件:孵育溫度必須穩定在(35±2)℃,環境空氣,孵育時間嚴格遵循規定(通常16-18小時,MRSA等特殊菌株需24小時)。
平板判讀:確保平板被平穩放置,攝像頭或測量系統清潔,避免人為因素干擾自動判讀。
4.定期維護與校準:按照制造商的要求,定期對分析儀的光學系統、機械傳動部件進行清潔、維護和校準,確保測量部件的精確性。